★有錢人對金錢的想法和一般人有何不同?
有錢人想著拿錢去投資/一般人想著如何花錢
有錢人想著用錢賺更多錢/一般人擔心錢會花光
有錢人工作是為了滿足自我/一般人工作是為了賺錢
有錢人擁抱改變/一般人害怕改變
有錢人相信富有是他們應得的/一般人相信有錢人運氣好
有錢人知道智商和致富無關/一般人認為好的教育和聰明能夠致富
有錢人知道可以利用別人的錢致富/一般人相信有錢才能賺錢
有錢人教子女如何富有/一般人教子女如何存活
兩者之間相差的是觀念與思維模式(價值觀)。且這樣的價值觀很難從學校的教育中學到,畢竟學校是專門為社會提供各種工具人的機構,不會提及如何賺錢(高學歷?)、如何存錢(量產月光族)與如何花錢(買進一堆奢侈品)。
甚至想從家庭教育中習得也相當艱難!針對這點讀者應該相當有感受,學校老師及父母自己都不會怎進行教導?
我個人與觀察到的大多為自學居多,透過大量的學習、研究、執行與檢討,徹底的轉變社會與家庭灌輸給我們的刻板觀念,從而開始走向與大眾相反的道路(逆人性),畢竟裝睡的人叫不醒。
30個富習慣/3個經典的貧習慣
書中共分享了30個富習慣,但其實最重要的是避開其中3個經典貧習慣。查理.蒙格有段經典的名言:『如果知道我會死在哪裡,那我將永遠不去那個地方。』傳達避開錯誤比尋找成功更為有效,成功聽起來相當振奮人心卻難以被複製,俗話常說:『時勢造英雄!』
3個貧習慣是哪些?又該如何避開
1.過於關注主動收入(薪資所得)而疏忽於資產累積/收入:
當你付出勞力與時間才獲得薪資,你又是價值觀為賺錢就是要花啊,花完再賺就好,那屬於收入=支出這個階段(月光族),抗風險性相當低(除非爸/媽很有錢),只要出現重大人生意外,且無足夠的人身保險就幾乎能說掰掰等投胎。
新生代將面臨高機率(99.99%)勞保破產的現實,你相當認同或者為了長遠規劃(結婚、買房與生子),逐漸執行收入-儲蓄=支出,為了保證退休後有一筆錢夠活到陣亡或家庭規劃。
那收入-儲蓄-投資=支出屬於最艱難的階段,其中投資的複雜度與誘惑不是三言兩語可道盡,過程中只要一個觀念偏誤,失敗機率高達九成!(可以賺進無數個100%,卻賠不起一個100%)真心建議可維持第二階段就好。
很少人能抗拒現在立即的獎勵,等待未來才能獲得的報酬,這需要長時間與自己做抗爭或取得兩者的平衡(逆人性)。
這其中就有一個很有趣的測試-棉花糖實驗:「斯坦福-棉花糖實驗是史丹福大學沃爾特·米歇爾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兒園進行的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。在這些實驗中,小孩子可以選擇一樣獎勵,或者選擇等待一段時間直到實驗者返回房間,得到相同的兩個獎勵。」
大家普遍認為高所得=有錢人,但其實兩者不是正向關係,高所得需付出高工時與高壓力,且認為自己夠負擔更好的物質生活,買進許多奢侈品、好車與豪宅,造成要維持高檔的物質生活須更努力的工作的無限循環中。(唯有清楚區分出需要/想要)
兩者最大的核心差異是放遠的眼光(固定思維vs成長思維),從發現可實施的願景>執行>享受成果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